失败是失败之母【张鸣,摘自一席】

发布者:zzglzx发布时间:2017-02-23浏览次数:983

失败是失败之母

张鸣,摘自一席】

知道我当年是个兽医,后来混成了教授,你们肯定想知道我怎么混的,但是我不告诉你们。今天我要讲的是一个中国的往事。

120年前,中国人跟日本人打了一仗,我们都知道那是甲午战争,我们中国败得很惨。但是你知道吗?在战前,全世界都认为我们中国会赢。我们中国无论从块头、论人口、论GDP 、论武器,我们都比日本强,我们的海军是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七,我们的陆军,有着比日本陆军更好的武器,更好的大炮和步枪,但是仗一打起来就不是这样了。

海军没有击沉日本哪怕一艘运输舰,然后就全军覆没了,不是沉到了海底,就是变成了大日本海军,被他们俘虏了;我们陆军更惨,从朝鲜的大同江,今天的汉城附近、首尔附近,一直退到山海关,没有打过哪怕一小仗,一个小胜仗都没有。

那时候我们的中国军队,就跟我们今天的中国国足一样,这是一场中国近代唯一的,不是因为武器差距导致失败的战争。我们的武器不错,日本舰队虽然说它的炮的速度比较快,但是它没有像我们定远和镇远号这样的战略舰,没有我们的陆军。我们的炮的口径比他们大,我们还有他们没有的机关炮,我们的步枪那个时候都是已经是快枪了,基本上都超过日本陆军的这个步枪的性能。

但是,败得就是这么惨。整个旅顺半岛,日本进攻,用了7天,旅顺要塞,这样一个坚强的,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要塞,我们今天去看,旅顺还有两台大炮、两座大炮,这么个要塞,我们只守了一天。同样这个要塞,1904年的时候,日本和俄国打起来的时候,一个腐败的俄军,利用这些设备守了八个月,让日军付出的代价是将近五万人。

而我们每一次跟日本战斗,日本方面的损失,都是个位数的,不超过我这十个指头。败得真是太惨了!我们当年的陆军拥有快枪,有什么用啊?只要听说敌人来了,就拼命地放枪,啪啪啪啪,一枪一枪放,敌人在哪儿还不知道呢!等枪放完了,子弹打光了,敌人上来了,就撤退吧。

所以说这场惨败,给我们中国人的教训是非常非常惨烈的,我们从来没有这样吃过败仗。以前我们失败,武器不如人啊,他们船尖炮利啊,我们不行啊,我们是弓箭、长矛啊。但这一次,我们有优势啊,为什么会败成这样?

他们在学西方,我们也在学呀!日本的海军还有陆军,海军学英国,陆军学普鲁士,我们也是这样啊,我们也是海军学英国,陆军学普鲁士啊,那两个最好的国家,我们中日两国奉的,学习的时候奉的信条是一样的,都是孙子兵法上讲「法乎其上」,「法乎其上」,学最好的,但是为什么我们学成这样?

也就是说,我们有人说,是因为我们中日两国的制度不同,他们进行了政治改革,我们没有,我们仅仅是学了器物。其实这个说法也不太对,因为说实在的,在甲午战前,日本是进行了一点政治改革,他们立宪了,他们有国会了,但是日本的国会不是今天的。

当年的日本国会不是今天的日本国会,它没有什么权力,那个时候的国会顶多是一个咨询机构,而且它仅仅是才立宪了两年,双方之间的制度差距没有像我们想象那么大,具体的学习的时候,军队学习的时候其实过程都差不太多。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行?

我们有两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,我们总是想尽早的国产化,比如说海军,同样是学英国,同样请了英国教练,日本一直到战争开打的时候英国教练都在,但是我们在开打之前,我们已经把教练给赶走了。

为什么呢?我们中国人觉得我们会了:不就是开个军舰吗?不就是开炮吗?我们都会了呀!为什么我们还要这样呢,还要请英国人在这儿吗?是吧,国产化不很好吗?

差距出来了。陆军,刚才我讲过了,我们的陆军用了世界上最好的快枪,但是他连瞄准射击都不会,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瞄准射击,也不知道听口令,军官也不知道发口令,反正听说敌人来了就开枪了。

炮兵那么好的炮,如果看不到,那个炮都很大的,一打都是几十公里以外,但是如果我们的炮兵看不到敌人,是绝对不会开炮的,因为我们不会用仪器。大多数的军官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。

我们的学习仅仅界于什么呢?就是立正、稍息、齐步走,行列式,不仅陆军会行列式、海军也会行列式,也就是说我们的军队在齐步走接受检阅这方面,学得很好,一流。这方面日本不如我们。但是,行列式不如我们的日本人,打得我们一塌糊涂。

甲午战争的失败,后果很严重,因为以往我们跟西方打仗,西方是不要我们土地的,第一次鸦片战争只要了一个小小的香港岛,它当时是用来存放商品的,基本上它不要你土地。占领了北京,曾经两次占领北京,它都给你让回来了,它要你开放。

但是日本这个逻辑不是这样的,日本要土地,日本一上来马关条约,就割去了我们两块土地,一块在北边就是辽东,一块在南边是台湾。大家很奇怪,你怎么这么割土地呢?干嘛南边一块北边一块啊?而南边一块北边一块是呈一种夹角之势,这个意图很明显,我日本就是说,我这日本像条蛇,我张开了上下颌,我要吞你。

日本的逻辑就是说,它的崛起就是要回到大陆去。日本人认为它是从大陆来的,海岛不踏实,所以对它来说它的崛起,朝鲜和中国就是垫脚石,而且不仅是垫脚石还是我的大本营,尤其是中国的满洲,就是中国的东北。

这场战争就意味着中国人真的要亡国灭种了。以前打了多少次仗大家都觉得无所谓,洋鬼子无非就是要码头开放嘛,要钱,跟它通商,就这么点事儿嘛!这次日本人不是这样,所以这一次战败之后对中国的震动,朝野震动是非常之大的。

不要认为只有老百姓才爱国,其实当时老百姓不怎么爱国,甲午战争的时候只要日军不烧杀抢掠,我们的老百姓就跟他合作,这样的合作已经多次发生过了。但是上层很着急,战争进行的时候,光绪皇帝和西太后两个经常抱头痛哭,因为打得太惨了,国首先是他们俩的。

这仗打完之后,在中国政局引起了强烈的震撼,最先感到震撼的就是这个太后和皇帝。我们知道,那个时候光绪皇帝虽然已经亲政了,但是当家的是他的名义上的母后,慈禧太后。这个老太婆啊,自从1861年,垂帘听政以后,她已经当了差不多37年的家了,她不到30岁,就守寡了,她已经嫁给了政治,嫁给了权力。

但是由于这一次战败,整个朝野对她的攻击很厉害。我们知道,在中国传统政治里头没有什么女人的地位,女人是不许参政、不许干政的。那么西太后她的参政干政,她的垂帘听政是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,那么这个特殊机缘,她能干下来也还是因为她干得好,因为在她手上扫平了太平天国,实现了所谓的同光中兴。

那么现在你败了,你败得这么惨,大家首先想到 ,噢,就是你的缘故。好多人就开始攻击她:就是你,一个女人,你信用太监,你祸乱朝政。以前的赞美现在就变了,所以我痛劝诸位的女同胞,千万不要轻易当家,当家之后很麻烦的。

那么光绪也很紧张,我们知道明朝的皇帝很多昏君,有爱玩打仗的,有爱做木匠的,有爱炼丹的,但是你知道清朝有昏君吗?清朝的皇帝不管怎么样,都比较负责任,早上天不亮就起来办公。就是说爱新觉罗的子孙就有这么一个特点,他很拿这个家当回事儿。

那么说,这个光绪皇帝本来是一个很弱的人,用我们今天的话是很娘的一个男子,娘到了连儿子都生不出来,但是这个战败之耻、亡国之血让他很紧张,他就想着说,我不能让江山亡在我手上啊,我得奋起啊,我得奋斗啊,于是他又很紧张。

那么我们知道,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,但是实际上的皇帝是西太后,如果光绪就忍了就任由太后发号施令,这事也就罢了,但如果光绪他觉得不行,他心里觉得母后这事儿没干好,我要出来干,我要负责呀,我是皇帝呀!

这就麻烦了,等于说一下子,中国政治出现了两个头,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谚语说,一群好司令不如一个坏司令,如果出现两个头的时候,政治就完蛋了,就马上肯定出问题,你让慈禧太后退,当时她形式上已经退了,她不得不退,她退到颐和园去了,叫颐养天年。

但是她不愿意退呀,她不愿意退,我刚才说了,这个女人嫁给了政治、嫁给了权力,你突然之间你让她退了,这事是很麻烦的事。你问问现在老干部谁愿意退呀,权力就是权力者的春药。她不愿意退,但是人家压力很大,她不得不退呀。

所以当时朝政就出现了两个,这种一二线并存的状况,一线领导是光绪,在皇宫里头亲自指挥、处理朝政;二线领导就是西太后,躲到颐和园去了,那么躲到颐和园的西太后呢,说你大事还得请示我,四品以上的官员任命得通过我,每周到我这儿来汇报一次。就是说她没想放手。但是光绪是想让她放手,特别想让她放手。

这个二元结构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,而这个矛盾,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甲午这个惨败给激出来的,所以一下子中国政治就变得不正常了。

我们就知道有了1898年的戊戌维新,称之为百日维新,这个百日维新是在前台一线的光绪皇帝亲自领导的。躲在幕后的这个西太后觉得,如果这个变法成功了,那么她就彻底地要退休了,她彻底没戏了,她心有不甘啊。

她本身倒不是什么顽固派,但是她就是从切身利益来讲,她不希望它成功,虽然以明面上讲变法必须成功,她也同意变法,说这中国不能不变法,但是碰到权力的时候就不行了。那么我们知道,这个变法肯定要碰到人,碰到一些利益集团,尤其是碰到满人。

当时满人控制的利益,控制的资源太多,满人是属于统治民族,好多特权都是他们的,这满一代满二代满三代满四代,到那个时候已经200多年了,一直把着特权不放,很多事,如果要改就得碰他们。比如说有些衙门要撤掉,很多衙门都是些盲肠式的衙门,什么光禄寺、太仆寺的,盲肠,根本就没有用,要撤掉。但是撤掉,就会有一批满官失业、没位置。

中国的漕运,就是说从南边调粮向北边走,原来是一直走大运河,但是后来,太平天国以后,漕运改海,就是从海上走了,那么大运河这一套的班子没有用了,可是没有用了不能撤,为什么呢?这个漕运的系统就是满人把持的,我什么事不干了,你照样给我发工资,那这回要撤了,这一撤好多人不干了。

当时的北京城,在明朝的时候,有比较完善的上下水系统,但是清朝满人上来以后,满人是从山上下来的,不太懂这些,很快就淤积了,所以北京的排污只有靠一条大沟,每三年弄一次,这所有的这种经费都是归满人管的,所以满人当时把北京弄得是乌烟瘴气,那么这个东西整理也不行,一整理,这个机构才撤,满人又没饭吃了,也不是没饭吃,就是说他没有捞钱的地方了。

像这样一些改革,其实谈不上现代化改革。我们知道,戊戌维新是一个学习西方的改革,这样的改革实际上谈不上现代化改革,仅仅是说一种比如说,勤俭节约啊、裁撤机构啊、精减机构这样的一些东西。但是已经引起满人的强烈不满。他们就,这些满人贵族就利用他们的特权就跑到颐和园,去找西太后去哭诉。

西太后呢,如果放在以前,这样的哭诉是没有用的,西太后这个人很明白,这个人是个强人、精明人,但是现在你只要说光绪不好,她就听进去了,她就喜欢听,听多了,她就觉得真是那么回事,这光绪怎么干得那么一塌糊涂?然后光绪向她请示报告的时候呢,就挨骂,挨骂的次数越来越多、越来越狠。

光绪就受不了了,怎么干,我怎么干都错啊,我干是为了救大清啊!我怎么干都错,我还干不干了,我怎么干呐!再娘的孩子他不也有个性子吗,也有点脾气嘛不行啊?有一天他就发牢骚了,他对这个,参与改革的四小军机之一的杨锐就发牢骚,说怎么办呢,我这怎么干呢?太后总是骂我,怎么干都不行。

过去讲话就说「主忧臣死」,说主子、皇上如果是感到忧虑了,我们就应该去玩命,他就玩命了。于是就有人玩命了,有人出主意说,干脆咱们就跟她玩命算了,咱们找一个军人,弄一支军队,然后呢兵围颐和园,把西太后给抓了。

这事是个大事,在当年的社会里头这是个大事,因为虽然光绪不是西太后亲生的,他实际上是她外甥,但是她名义上是他妈,以这样的形式干这个事,当时来讲是大逆不道的。但是这帮人被逼急了,说可以干。

先找北京城周围实力最强的聂志成,后来琢磨琢磨聂志成他怎么也不会干,后来想到了袁世凯,袁世凯当年在天津小站练兵,他手上是一支中国练得最好的军队,是完全学西方的连编制带服装、从军官到士兵,整个学西方,练得很好。

袁世凯也很卖力,过去说军官要喝兵血、克扣军饷,他操场上集合,点名发饷,一个一个点一个一个发饷,你克扣不了。所以他这支军队,小站新军7000人,士气高昂、训练有素。而且呢,袁世凯思想又比较新。

说呢,我们能找他。所以后来,这个我们都知道那个谭嗣同,他也是四小军机之一,所以后来是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就去找他去了,开门见山就把事讲了,说皇帝现在很难,变法搞不下去,为了救国、救皇上,你能不能带领你的新建陆军,连夜突袭颐和园,把西太后给抓了?袁世凯当时觉得非常突兀、非常惊愕。

我们后来说袁世凯告密了,但是说良心话,袁世凯跟谭嗣同不是世交,两人不是哥们儿,他们俩也不是一党。那么这个事呢,袁世凯能不能干?他干不了。尽管他的新建陆军比较厉害,但是毕竟不是海豹突击队呀,圆明园护军还有几万人呢,都是豆腐渣也能把你挡一阵,只要是惊扰了西太后,西太后跑了,这事就砸了。

也就是说袁世凯好好的在那儿待着,突然有人告诉他,你来,咱们一块儿抢银行吧!他能答应吗?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这事说出去,这个事呢其实即使是不说,西太后也准备动手回宫了,她也受不了了。光绪受不了,她也受不了了,就这个事啊就是因为甲午的事把他们都弄得很心情很急躁,都不行了。

于是这个一听这消息,这就有借口了,马上从颐和园杀回皇宫,劈头盖脸地把光绪骂了一顿,光绪还不知道。你小子当年我把你抱进宫里的时候,你才4岁,听见打雷就哭,脐带都不干 ,我给你擦,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,现在你长大了,你现在敢反我了你啊?冤的要命,把光绪骂得不是这么回事,完了就把他囚禁了。这个变法就失败了。

完了,那么变法是为了什么?变法是为了救国啊!为什么日本那么厉害?日本学西方学得好,他是优等生。为什么我们学得不好?我们是中等生。我们在一条板凳上,他们打败我们了,怎么办?必须得改。那不改怎么办?不改也不行,但是改又改不下去,怎么办?这是中国的纠结。

讲了这么半天就说明了一个道理:失败是失败之母。要想成功,要想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,你得有胆略,你得有谋略,你还得有点运气,否则就没戏。